申请资料背景:
2014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本科生 GPA 3.84/4.0 推荐信*1
2016-2017秋冬学期香港大学交换生李嘉诚医学院 GPA 3.53/4.0
2016暑期浙江大学课程 神经药理学 GPA 4.00/4.0 推荐信*1
2017暑期MITACS 3个月暑期科研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大学 推荐信*1
TOEFL 103 = 26 + 29 + 22 + 26
GRE 326 = 170 + 156 AWA 3.0
木有论文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全奖)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CSC)Ph.D. Offer,接受TSRI项目的Offer。
Scripps Institute是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间生物化学及生物医学研究所,只有一个Biochemical and Biomedical Ph.D.的项目,在US News的Bio Ph.D. 项目里面排名第10,和耶鲁、杜克齐名。Biochemical的项目也招Master。Scripps是一间做生化起家的研究所,作为UCSD生物化学系的前身,在UCSD分离出去独立发展之后也慢慢向生物医学各个领域充实起来,现在的学科结构已经非常全面饱满了。
————————————————— 巨丑分割线—————————————————————
我是一个很啰嗦的人,正事讲着讲着就喜欢扯到背景材料后面曲折的故事。所以先简单来讲,因为大神们都已经讲得超级清楚了,为了大家不审美疲劳,这篇经验只求立意新颖不求详尽。point有三:
1. 文书:要装作一个认真思考过实验背景、内容、前景并分析过课题数据的学霸一样写你的个人陈述——放图放表数据数据数据以及discussion。
2. 选校:选你的dream school,不要退而求其次——去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就GAP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一个不那么喜欢的地方读博士听起来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3. 经历:申请是其次的,四年的时间要过得快乐——一段经历可能并无法让你从上万文书中脱颖而出,但是能改变你将来的人生轨迹和遇到一批有趣的小伙伴才是真正重要的呢。
(一)
当我意识到自己把个人陈述写成一坨s的时候已经是12月2日了。我发现我之前洋洋得意地在个人陈述的开篇写了我的家庭故事和高中经历,直到2号凌晨刚从梦里醒来的时候才忽然间意识到,这个申请季结束之后我可能就没有书读了。个人陈述是申请过程中超级超级重要的文书,千万不要写这些所谓的“故事”,它们只会让你变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所以我一月份收到Scripps的面试通知邮件的时候我是真的不敢相信,以为睡眼朦胧里是我把regretfully看成了congratulations。面试之后我很仔细地看了一遍我的申请文书,终于发现,因为Scripps的个人陈述写作指导里面特地提了一句“你可以加figure来支持你的研究经历”,所以我每个项目下面都放了两张有显著性结果的figure,并因为字数和篇幅的原因删掉了我的家庭故事和高中经历。也只有这一个项目告诉我我可以放figure,所以也只有这一个项目一月初就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即使是Skype面,也在三天后给了我Offer。
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吧,反正在不知道我老早被自己的PS毁掉之前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所以血肉模糊的经验告诉学弟学妹,千万要体现专业性。你可以谈自己对这个课题的见解,写一写综述性的引入和前瞻性的总结,这些都是写PS的hard模式但是才真的能体现出你的专业契合度。你觉得自己的个人故事再unique,也不要骄傲地往上写,否则就会像我一样一想起来就觉得自己蠢。
(二)
我选了20个项目,但是迫于导师提交推荐信太麻烦的压力,我减到了11个项目,Bio TOP10的学校8所加上2个Bio TPO10里面的研究所。申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项目是因为去了暑期科研,导师是Committe而且加拿大也基本是导师说了算的,所以申请了作为唯一的保底校。我不想去自己觉得不酷的地方读博士,这样子做科研会让我毫无快乐可言。所以我选校只选了tier 1的学校,提交了申请之后我就开始准备申请实习做好要GAP的准备了。当然这也是个人的选择了,其实这里的point是,在申请的时候要明白自己心里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其实在生医这样一个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出国想读博然后走科研路,但其实可以停下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去想想,如果不在这个团体里面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
我的科研经历有三段,可以完整覆盖大学四年。它们优点是多样化,缺点是没有美国本土的经历。很正经地来讲的话,科研经历当然是越多样越好,发文章最好,美国本土更好,在dream school的经历越发美滋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但是我觉得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讲,并无法对“哈佛还是港大哪里更能让人成长”这个命题做出统一的论断。其实当你申请到了一个交流机会的时候,这段经历能为申请做出的贡献就非常有限了,可是这些经历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能为个人的成长——阅历、社交、适宜环境和待人接物——提供不能估计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一个没有人了解你的地方,你可以变成一张白纸被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塑造。
(四)
还有一些零碎的经验。比如说GRE的作文成绩我只有3.0,唯一一次3.5的时候语文和数学加起来还不上320。于是我就放弃了。但事实证明,3.0也并无大碍。所以GRE作文成绩的底线到底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与其纠结于这里的0.5分,还不如放出这些心思和精力去好好享受人生。
由于一些不可言说的原因,我并没有问港大交换的实验室给我提供推荐信。但是大二暑期在药学院的一门原味课程上认识了一个在罗马琳达大学做药学院院长的华裔教授,我联系了他并写了一封强推。综合他作为课程教授的身份弱势和措辞的热情程度,这一封也算是及格了。其实推荐信这一个板块我没有做得很好,申请上Scripps除了PS的因素以外,可能也依靠着加拿大那位教授在华人圈子里面的名声脸面了。这里的point就是,哪怕出了状况暂时没凑够三封推荐信,也不要慌,稍稍变通一下情况也许并没有那么糟。
———————————————————更丑的分割线———————————————————————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Scripps Institute,但是她的Bio programme 在US News排名也是和耶鲁和杜克齐名,更坐落在圣地亚哥这样一个美滋滋的城市,是一个值得各位大佬考虑考虑的地方。研究所的博士项目有一些特别之处,比如不强制TA、不强制选track、自定义课程、不纠结课程得分而更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等等。地址也与UCSD隔一条街,要体验校园生活也不是没有机会等等。我的申请经历似乎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例外,和其他的小伙伴的总结或许出入很大。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希望不一样的经历可以给你们新的思路吧,祝福你们可以申请到最适合自己的梦校。